家庭作为重要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财产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与每一个家庭成员休戚相关,是保障家庭稳定存续和家庭成员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规制家庭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应是民法的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对夫妻共有财产以外的家庭财产关系,均无明确规定,通常准用普通共有财产制度。由于立法上的缺失,造成了一系列理论上的混乱,司法实践亦极为不一。因此,从制度概念上理顺、研究家庭财产制度,对于在诸如分家析产的具体案件中确立统一的司法裁判以及稳定和谐家庭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法律没有对家庭做出具体的规定,同样也没有给予家庭财产具体、明确的制度规定,没有严格区分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而是在有关法律中直接使用了“家庭财产”或者“家庭共有财产”的术语,例如:《继承法》第26条第2款:“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5条:“遗产之限于被继承人所有的财产。遗产与夫妻或家庭共有财产结合在一起的,处理时,应先将遗产从共有财产中划分出来,然后分割”,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财产或遗产总是与家庭成员的财产结合在一起,家庭成员间也没有明确的财产权界限,在具体分割时往往很难厘清。可以说,在我国的法律上有家庭财产的内容,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家庭财产概念,从立法上来看,我国法律上的家庭财产应该包含着家庭成员各自所有财产及全体家庭成员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财产。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家庭财产的请求分割往往涉及到个人财产、家庭财产、家庭成员间的个人财产权之间的界限区分问题。因缺乏相应的规定,往往造成实践中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不分、家庭成员间的个人财产权界限不明,使个人财产权得不到保证,甚至会使家庭其他成员财产以及与之交易的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笔者认为,应在法律规定上厘清家庭财产内涵和外延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财产权益以及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