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遗产继承律师网!
免费咨询电话:139 1063 818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
北京总部
首页
法律咨询
遗产继承诉讼代理
律师团队
律师服务项目
成功案例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INHERITANCE EXPERTISE
房产继承知识
法定继承知识
遗嘱继承知识
代位继承知识
转继承知识
继承时效知识
遗赠知识
遗赠扶养协议知识
知识产权继承知识
股份继承知识
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知识
分给适当遗产权知识
遗产管理人知识
分家析产知识
所有权确认知识
共有物分割知识
遗产继承诉讼知识
公证知识
涉外继承知识
其他专业知识
法律法规汇总
所有权确认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所有权确认知识
如何认定借名购房关系的成立(一)
一、司法实践常见争议
借名购房是指实际购房人(借名人)出于规避限购政策、享受特定优惠条件、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者简便手续、规避税费等目的,借用他人(出名人)名义出资购房,房屋登记在产权人(出名人)名下的情况。
借名购房在购买时或许能给实际购房人带来一定便利或利益,但也存在很大风险,房屋产权证及房地产交易中心登记公示的房产所有权人是“名义产权人”,而非而实际出资人或“实际产权人”。一则,如若名义产权人面临法律纠纷,其名下房屋可能被法院依法查封、拍卖;二则,如若房屋价格飙升,名义产权人有可能否认借名买房的关系,从而将房屋据为己有;三则,名义产权人可以未经实际产权人同意就将房屋出售,如果交易真实合理,即使出名人无权处分该房屋,但实际产权人也难以从善意购房者处追回本来属于自己的房屋。
当然,现实中还不免存在其他情形,如当事人之间款项往来实为借款、公司分红、赠与、长期租赁或者其他法律关系,但相关款项用于收款一方购买房屋、偿还房贷等,付款方凭借转账凭证、居住事实等材料主张借名买房,产权人难免遭受困扰,也可能面临被“借名买房”的风险。
借名买房的双方一般都存在特定亲属、隶属或者其他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借名买房时,很少回留存比较完备的证据材料,而且纠纷往往发生在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后,相关证据很难得到完好保存。一旦产生争议,法院查明事实并做出准确裁判也不容易。
二、样本案例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涉及借名买房纠纷的案例。当事人早前先以确认系争房屋所有权为由诉至法院,被驳回起诉。随后,当事人又以转移系争房屋权利登记及交付房屋为由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予以支持,二审改判驳回诉讼请求,再审审查支持了二审裁判。
具体案情和法院裁判情况如下:
甲公司为原告,李某为被告。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红与李某系姐弟关系。
2006年3月,李某与某地产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涉案房屋总价为480万元。甲公司在合同签订前向地产公司支付的预付款50万元转为房价款,买受人需于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出卖人支付190万元,剩余房款240万元将由买受人以申请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方式支付给出卖人。
同年5月31日,李某与银行签订《个人住房借款合同》,借款240万元用于李某购买涉案房屋并设立了还贷账户。银行借款借据、李某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的原件在甲公司处。
涉案房屋的首付款及相关贷款的还款款项均来源于甲公司或其关联公司。2011年11月10日,甲公司向李某的还贷账户转账220万元,还清房屋的全部贷款。
2012年,甲公司以涉案房屋办理了循环贷抵押借款910万元用于公司经营。李某称,因公司经营需要,不仅涉案房屋,甲公司名下的房屋也进行了循环贷抵押借款。
甲公司提交物业费、供暖费发票原件,证明涉案房屋的各项费用由其支付。李某认可真实性,但提出部分款项系其支付,票据原件之所以在甲公司处,是为了给甲公司做账。
关于房款由甲公司支付的原因,李某称其系甲公司股东,甲公司向其支付的款项系其应得收入。购房定金50万元系甲公司的自愿赠与。甲公司提出李某2000年开始在公司任职,担任司机和接待工作,因其酗酒,工资很低,但当时给李某前妻的工资较高。甲公司提交了2012年6月、2013年4月的工资表,证明甲公司向李某及其妻于某发放工资。
关于房屋居住使用情况,甲公司称2009年5月李某红接收了涉案房屋,收房后至2016年4月一直由甲公司使用。李某称其于2009年接收房屋,当年底与李某红换房居住,李某红入住涉案房屋,其居住于李某红名下另外一处房屋。后李某红要出卖该处房屋,2015年7月李某从该处搬出。李某要求李某红返还涉案房屋时,李某红不搬,在2016年4月将涉案房屋门锁更换。李某在2016年6月更换了涉案房屋门锁,涉案房屋现由李某控制。甲公司提出李某在2010年10月至2015年7月期间,确实在李某红名下的另外一处房屋居住,并非换房居住,是因为李某没有地方居住,李某红将另外一处的房屋借给李某居住。
关于房屋装修情况,甲公司称由其装修,并向法院提交了记账凭证等证据材料。李某称涉案房屋为精装修房屋,李某红仅对涉案房屋的局部进行了改动。甲公司提交《时尚家居》、《美好家园》杂志,证明甲公司及李某红对房屋的装修符合公司的经营理念,且以涉案房屋为装修的样板间,李某认可证据的真实性,不认可证明目的。
2016年甲公司以所有权确认纠纷为由起诉李某,要求确认涉案房屋归其所有,受理法院于2017年作出民事裁定书,认为甲公司对法律关系认识错误,驳回了甲公司起诉。甲公司提起上诉后又撤回。
再后,甲公司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李某协助将涉案房屋转移登记至甲公司名下,并交付该房屋。
一审法院认为,甲公司主张借用李某名义购买涉案房屋,应就双方之间存在借名的约定承担证明责任。甲公司与李某之间未签订书面协议,故就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借名约定应从款项来源、房屋控制情况、权属文件的控制等方面综合判断。
购买涉案房屋的款项均来源于甲公司或其关联公司,可以认定涉案房屋的全部款项系甲公司支付。李某虽称甲公司向其支付的款项系公司向其支付的收入,甲公司对此不予认可,李某就其主张未能提供充分证据予以证明,故难以采信。
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至迟于2009年底实际使用房屋并对房屋进行装修,负担涉案房屋使用期间的各项费用。李某称系换房居住,但就此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且从甲公司提交的杂志以及房屋使用规范看,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公司所有的意思占有使用涉案房屋的可能性较大。甲公司留有与贷款相关的材料、契税票、物业费票等相关材料的原件,李某未能给予合理解释。另结合2012年,李某以涉案房屋办理抵押循环贷,并将全部款项用于公司经营的事实,法院认为甲公司主张的借用李某名义购买涉案房屋的事实具有高度可能性,李某虽予以否认,未能提供充分证据予以反驳,故法院对甲公司主张的借名事实予以确认。朝阳法院2017年8月判决李某将争议房屋转移登记至甲公司名下,并将房屋交付甲公司。
李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并提供了五组数十份证据支持其上诉请求。
二审法院审查后,对李某提交的某某豪园2010-2016年期间的部分物业费、维修费、有线电视费等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李某以此证明与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红换房居住,涉案房屋系由李某实际居住和管理,包括换房居住期间涉案房屋仍由李某管理的事实;二审法院审查后,对李某提交的(2016)京0105民初0096号案卷卷宗档案材料甲公司会计账目和支付凭证真实性予以确认。李某以该证据证明其作为股东在公司的重要作用,甲公司股东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买房、买车均由家族公司负担。
北京三中院二审认为:本案双方争议焦点为李某与甲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借名买房关系。
关于涉案房屋的出资情况。甲公司与李某均认可涉案房屋的首付款及按揭贷款的款项均来源于甲公司或其关联公司。甲公司认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红与李某系姐弟关系,故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关系,但形成事实上的借名买房关系。而李某认为相关款项系家族公司为家族成员即李某购置房产支出,系其对公司贡献所得。李某提交了(2016)京0105民初0096号案卷卷宗档案材料等证据佐证。从甲公司在该案中提交的记账凭证显示部分摘要为“李某北京房贷”、“李某丽北京房贷”、“付北京花园按揭”、“付碧云房按揭款”、“付捷豹车按揭款”等内容,会计科目中有“其他应收款/个人往来制作部李某玲”、“其他应收款/个人往来行政部李某”等内容。该证据可以体现出甲公司为李某红、李某等人支付相关房屋款项的内容,甲公司对上述记账凭证的真实性在法院限定期限内未予答复,且对记载内容未能作出合理解释。
关于涉案房屋房产证及相关税费票据持有情况。双方均认可房屋登记的所有权人为李某,房产证最初由抵押贷款银行持有,2016年贷款还清后房产证由李某持有。对于相关税费票据,票据登记人均系李某,双方均持有部分票据。甲公司认为2016年李某与李某红发生争议后,李某将房产证与部分票据抢走,故其现仅持有房屋契税票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收据及办理房产证等收费票据等部分票据;李某认为甲公司报销涉案房屋的相关费用,当时将票据交与公司做账使用,故其仅持有房款发票、测绘费发票等部分票据。
关于涉案房屋的占有使用情况。双方均认可2009年涉案房屋交付后曾作为甲公司的装修样板间,2016年后涉案房屋由李某实际占有。李某主张应李某红要求换房居住,其在2015年7月前居住在李某红名下的某某豪园的房屋,甲公司则认为2016年李某与李某红发生争议后,李某强占涉案房屋。
关于借名买房之合意。甲公司主张其借李某之名购房是为了方便办理手续,按公司规定,公司就在京购房并借李某之名购房无需经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由执行董事李某红决定即可。李某则认为涉案房屋购买时间为2005年,北京尚未有任何限购政策,甲公司完全可以以公司名义购买和持有,双方之间不存在借名买房关系。
甲公司主张其与李某之间存在借名买房关系,但未提供书面协议或其他直接证据能够证明借名买房关系存在,结合上述涉案房屋的出资、房产证及相关税费票据的持有、占有使用及合意情况来看,双方是否形成事实借名买房关系尚存多处明显疑点,甲公司未能作出合理解释,甲公司对其主张的举证未能形成完整证据链,不足以形成该法律关系存在的明显证据优势。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北京市三中院2017年12月判决撤销朝阳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甲公司向北京高院申请再审。
北京高院再审认为:甲公司主张存在借名买房关系,应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在未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从房产证及相关票据的持有、涉案房屋占有使用情况看,甲公司提供的证据未能形成完整证据链,不足以形成该法律关系存在的明显证据优势,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维持北京市三中院判决。[1]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司法实践中涉及借名买房合同的几个常见争议问题,仅供探讨之用。问题如下:
1.应当选择何种法律关系主张权利?
2.哪些事实是认定借名买房关系与否的关键?
3.借名购房关系的举证责任的分配?
■ 温馨提示
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或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比如
房屋遗产继承过户
问题,欢迎向我们的
北京遗产继承律师
团队进行咨询,我们很乐意为您解答。免费咨询热线:136-8335-6807(08:00-21:00)
上一篇:“借名买房”的法律效力及风险
下一篇:如何认定借名购房关系的成立(二)